•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一文终结贸易战:以史为鉴,战略藐视,战术重视

史晨星 2018-04-17 11:25 发文

更多请关注公众号:史晨星

以史为鉴:贸易战从未能解决逆差问题,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战略藐视:全球分工不同是逆差来源,韬光养晦永不过时,2025 年有望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术重视:史上 5 次 301 调查都是谈判手段,适当反击,专注技术升级是核心要义。


以史为鉴

1. 管仲贸易战玩转春秋

公元前 685 年,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称为“仲父”,管仲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第一个霸主。

衡山之谋

衡山国夹在齐鲁之间,国民擅长制造各种战争机器,齐桓公想搞定衡山国又怕打不过,就让管仲想办法。管仲说:衡山国的工厂,造一台战争机器要一年半以上时间,我们去衡山国用高价进口战争机器,燕国和代国听说后,肯定会觉得我们买机器是为了攻打他们,他们要防备就肯定也会去进口购买,跟着秦国赵国也会有此一虑,也会去争着购买...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隔壁国在购买大量战争机器要打战的消息就成为天下皆知的秘密。衡山国的产量就那么一点,天下都来买,机器肯定涨疯了,到时候。。。嘿嘿嘿。。。

于是,齐桓公就诚心诚意地去了衡山国高价订购各款战争机器。十个月后燕代赵秦果然都先后来争购,把衡山国君乐坏了,一口气涨了 10 倍的价格把他们生产的战争机器预定给了天下各国,然后就坐等发大财。

从此,衡山国全民造机器,吃喝拉撒都在兵工厂,啥都想到了,却无人种地---这一点衡山国君其实是有打算的,有了钱,粮食可以进口嘛。这一点当然也是在管仲的预料之中,十二个月之后,齐桓公派外交通商事务大臣隰朋去赵国收购粮食,赵国粮食卖一石十五钱,隰朋给人家一石五十钱,这样一来,“卖粮只卖齐国人”成了全天下的商人的共识。再五个月后,全天下的粮食都到了齐国,其价格被齐国抬高了三倍。

17 个月后,齐国随便找了个借口就跟衡山国断交,不要衡山国的战争机器了。齐国不要,其他国家也先后跟着不要了。衡山国君钱没有赚到,还闹得全国断粮,只好去齐国进口粮食,很快财政破产。

这时齐国跟鲁国一拍即合:齐攻打衡山国北,鲁国攻打衡山国南,衡山国君是很有骨气的,很快就做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决定:带着全国贵族去做齐国公民。“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类似的还有“买狐皮降代国”。代国出产狐皮,管仲劝桓公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之,结果代人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却少得可怜,“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耽误了闹饥荒,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

买鹿制楚

在齐桓公霸业初成之际,南方的楚国时有滋扰,齐桓公欲发兵威慑,又恐力战不胜。

管仲给他出主意:恨他,就以重金购买他的鹿吧。于是齐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收购鹿。

楚王一开始是拒绝的,他知道对国家来说,金钱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禽兽,齐国重虚而轻实一定有诈!有阴谋!可到底是什么阴谋呢?楚王想不通,于是就派人到处去打听,换作今天就是,百度天涯知乎头条微博盆友圈都去看有关“齐国人买鹿”的消息。管仲跟小白早有准备,收买了大量的“公知”、“大V”四处发帖发文散布消息:齐桓公想要建造猎场,啥飞禽走兽连草泥马都有,就是没有鹿;齐国的后宫佳丽添置过冬时装有貂有狐就是缺鹿皮手套和鹿皮靴子。

楚王开始信了。接下来,管仲为了表示自己是诚心诚意来买鹿,卑躬屈膝地对来自楚国的商人说:你能给我弄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活鹿,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还当场预付定金。这下子楚王彻底信了---他自己也是当人主的,自然知道这其中的缘故,齐国官员重金购鹿,是为了迎合主上的个人喜好,没毛病。不仅放松了警惕,还让百姓都去捕捉活鹿好卖给齐国的换成钱。

老百姓多听话呀,纷纷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捉活鹿。这边,楚国是鹿价飞涨而粮价暴跌;那边管仲让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楚国靠卖活鹿赚的货币,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和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一年过去,管仲对齐桓公说:楚国将要不战自乱了。齐桓公问:为什么?

管仲回答:楚国只拿到了相当于往年五倍的货币,而却失去了实实在在的粮食。现在我们只要闭境绝关,深沟高垒,让他们的货币无所用,我们就赢了一半。齐桓公恍然,于是下令暂时闭关自守。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饥饿的楚国人纷纷逃向齐国,一时间,楚国人口竟然少了接近十分之四...

经此一事后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遣使向齐桓公求和,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终于攀上了“春秋首霸”的人生最高峰。


阴里之谋、菁茅之谋

话说.姜小白在管仲的策划下终于取得了会盟天下诸侯的成功,就是成了霸主,但他却有点不开心,因为,宋国是公爵,齐国是侯爵,按照“公侯伯子男”,这个侯爵的头衔已经配不上他高贵霸气的身份了。

如何证明自己这个“侯爵”比公爵高端大气上档次呢?---“我要搞运动!”姜小白对管仲说:“我必须带头掀起一场尊重周天子的运动,周天子穷的都快要饭了,我这么一尊重他,他能不感激我吗,天子都夸我了,我就能尊天子以傲视诸侯啦!你快说我是天才!”

管仲说:“天才个 P,你以为宋国想不到这法子啊,搞运动是需要钱的,钱去哪儿找?”

姜小白一听就焉了,只好深情地看着管仲。管仲让姜小白去“阴里”这个地方铸城,那里独家出产一种美石(类似玉),这种美石是古代周天子制造王室祭祀专用璧的材料。姜小白修了三层城墙、九个城门,把阴里城防工事整的跟铁桶一样。姜小白让玉工在里边制作好石璧存着,石璧做了五种,xxxL(一尺)的标注面值一万泉,xxL(八寸)的8000,XL(七寸)的7000,L的4000,均码号的500---丰俭由人。虽然周天子家族衰败了,可是天下诸侯繁衍几百年,是个人都自称是诸侯王族后裔,都巴望着有个封号好贴在网名前面风光一下。

玉工做好了,管仲就去见周天子,说我家国君想搞“尊周天子运动”,号召天下诸侯齐来拜祭太庙,但是按照传统礼仪,必须带着彤弓和石璧觐见,否则不能进庙去,您批准不?周天子:活动经费谁出?管仲说:我们齐国全包。周天子说:准。快!去!办!

天下诸侯和后裔们谁都没有石璧,一时半会儿又打不下阴里城,只好去买。这一次,齐国赚的钱多得八年都不用收税。因为这个计谋是在阴里进行的,史称“阴里之谋”。(阴谋,哈哈哈)


齐桓公赚足了钱后,听说周天子还是穷得吃不起茶叶蛋,就很慈悲地对管仲说:天子没钱跟孙子有什么区别,咱也得帮天子致富。

管仲说:想致富,简单。天下江淮之间有一小块特殊的土地,独家出产一种茅草,这种茅草品种独特,每只都从根上长出三个分叉,这叫“菁茅”---是古代诸侯参与天子封禅大会必须佩戴的,相当于入场证---《周礼.天官.甸师》“祭祀共萧茅”,请周天子派人先把这块地圈起来,然后告诉天下诸侯:周天子要带着大家去封禅泰山、梁父山。规矩很简单:不抱着一束菁茅的,不许进门。

很快,菁茅就被炒到了一百斤黄金一束,当时稍微有点身份地位的人身上没一束菁茅,出门都不敢跟人打招呼。周天子一下子就有钱了,整整七年都没有叫穷要求诸侯进贡---史称“菁茅之谋”


2. 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雅典十将军之一,其传世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长达 27 年的战争,从公元前 431 年一直打到公元前 404 年,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和人民都参加了这场战争,终以斯巴达获胜而结束,可称之为古代版的世界大战


2012 年,哈佛大学科学和国际事务贝尔福中心的主管格雷汉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回望这场旷世大战得到结论:守成大国——古希腊的长期霸主斯巴达,因为自己内部精英对雅典重新崛起的恐惧而先发制人,主动挑起战争,并将这一怪圈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

翻译过来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会变得不可避免。


自 1500 年以来,这种崛起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发生了 15 起,导致战争的就有 11 起,11/15 的高概率中,不乏一二战里的德国和日本。

未来十年国际秩序的决定性问题是,中国和美国是否能规避修昔底德陷阱。


3. 美国韬光养晦

19 世纪,世界处于殖民时代,全球的贸易呈现“中心-边缘”结构,也就是列强(中心)负责生产,殖民地(边缘)提供原材料和市场。英国建立起横跨地球近四分之一土地的“日不落帝国”,在帝国内部,英国限制其他列强获取原材料和市场,并以英镑作为结算货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循环体。


对于其他列强而言,大英帝国循环体的确阻碍了其发展,因此希望打破这一体系,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1812 年,美国曾试图吞并英国控制薄弱的加拿大,结果反被英军打到了华盛顿,连白宫都被烧了

1894 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准GDP)首次超越英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美国不敢挑战英国,仍选择承认英国的势力范围,只要求搭个便车,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向英国势力薄弱的南美和亚洲地区扩张,做增量市场而不是虎口夺食。

幸运的是,德国开始挑战英国,而且一挑战就是几十年,这就是一战和二战的起源,为美国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英国为对抗德国几乎必然与美国结盟,于是,美国把两次世界大战变成壮大国内制造业的一门大生意,两次大战分别把美国的产能提升了一个量级,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成为供应全球生存的世界工厂,而英国到二战时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

1944 年,美国建立起美元替代英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殖民地地区“民族自决”,彻底瓦解了大英帝国“中心-边缘”的循环体。

就这样,那个曾经坚决不挑战英国、拒绝领导世界的美国,和平地成为了新时代的老大哥。


4. 全球贸易战

1930 年 6 月 17 日,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签署了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简单描述这项法案的规定就是:将进口到美国数千种商品的平均关税,一口气提高 50% 以上。


超过 40 个国家在第一时间宣布对美国的反制报复,一场波及全世界的贸易战就此打响。

加拿大立即宣布在从美国进口的 16 种产品上征收提高三倍的新关税,意大利、西班牙宣布将美国进口汽车的关税翻倍,法国、英国、德国、瑞士提高部分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还有古巴、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一系列国家。

美国进入“大萧条时代”

1930 年 6 月,就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公布之后,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从 250 点下跌到 230 点,跌幅达到 8%,然后就此一路掉头向下(1932 年 7 月 8 日,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41 点

进出口额来看,1929 年,美国从欧洲的进口商品总额为 13.34 亿美元,而到了 1932 年,这个数字是 3.9 亿美元,降幅达到 70%;美国出口至欧洲的商品总额,在 1929 年为 23.41 亿美元,1932 年为 7.84 亿美元,降幅达到了 66%。

1930 年,也就是“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的那年,美国的失业率为 7.8%,1931 年,上升到了 16.3%,1932 年为 24.9%,1933 年达到了惊人的 25.1%


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

由于世界各国都被迫提高了贸易壁垒,这导致各国之间的贸易活跃度迅速降低。统计数据显示,1933 年的世界贸易水平,只有 1929 年的 1/3,自 1929 年到 1934 年,世界贸易规模缩水了 66%

这次大萧条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正式登上了舞台,之后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这次关税法案摧毁了国与国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和合作机制,进一步加速了世界大萧条的形成,可以说是“扣动了扳机”。

小小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完全会引起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全球风暴。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5. 美日贸易战


美日贸易战肇始于 1960 年代,激化于 1970 年代,高潮于 1980 年代,三十多年间,日美之间爆发了无数次贸易纠纷,其中行业层面的大型贸易战共有 6 次,宏观层面的贸易决战有 2 次。其中 6 次行业贸易战分别是:

1) 纺织品战(1957年-1972年):日本纺织品从 1950s 年代开始抢占美国市场,是最早进入美国贸易保护者视野的日本商品。1957 年开始密集通过限制日本纺织品的法案,最终以日本”自愿限制出口“的妥协而告终。

2)钢铁战(1968年-1978年):日本钢铁行业接棒纺织行业,在 1970 年代成为对美出口主力,并遭到美国钢铁行业工会的强烈阻击,1977 年美国发起反倾销起诉,最终以日本”自愿限制出口“的妥协而告终,日本钢铁业在 10 年内被迫 3 次自主限制对美出口。

3)彩电战(1970年-1980年):1970 年开始,日本家电行业开始崛起,在70年后期接棒钢铁行业,巅峰时对美出口占彩电出口的 90%,囊括三成美国市场份额。1977 年美日签订贸易协议,日本”自愿限制出口“。

4)汽车战(1979年-1987年):日美贸易战中最激烈的一场。1980 年代,日本汽车接棒家电行业,成为日本赚钱高额贸易顺差的核心产业,对美出口飙升,对美国就业造成大规模影响,进而导致全美范围内的抗议潮。最终以日本汽车厂家赴美投资、自愿限制出口、取消国内关税等妥协手段告终。



5)半导体战(1987年-1991年):在半导体行业的早期,日本凭借低价芯片对美国产业造成重大冲击,美国以反倾销、反投资、反并购等手段进行贸易保护,最高时对相关产品加收 100% 关税。最终以日本对美出口产品进行价格管制等手段结束。


6)电信战(1980年-1995年):1980 年代开始,美国用贸易保护条款来敲开日本电信行业大门,1985 年在里根vs中曾根峰会上,美日共同启动了电信行业开放,最终移除了日本在电信行业的贸易壁垒,系统性的开放了全市场。

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声势浩大天雷滚滚,事后证明并没有阻止日本相关产业的崛起,美国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

以下三张图可以说明一切:贸易战并没有打击日本的高端产业,也并没有解决美日的逆差问题。




宏观层面,美国发动了两次贸易决战,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日本。

1)结构总决战(1989年-1994年):1989 年美国发起了全行业级别的贸易决战:启动超级 301 条款,要求日本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并直接强制日本修改国内经济政策和方针,如逼迫日本承诺公共投资开支、修改不利外企的法律、调查商品价格等,最终与日本签订了“美日结构性贸易障碍协议”。

这里面充满辛酸往事,比如美国要求日本制定公共事业投资计划,大藏省官员本想给口头承诺蒙混过关,但美方强制要求白纸黑字,而且周期要是 10 年。日本人做了 10 年 400 万亿日元的计划送去审阅,被告知要再加 30 万亿。当时日本副首相说:“不能惹怒美国,美国要这么说了那也没办法,再追加 30 万亿吧。”屈辱至极。

2)汇率总决战(1985年):一系列的行业贸易战,并没有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所以美国又将原因归结为美元汇率的高估。1985 年,在美国的主导和强制下,美、日、德、法、英等五国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The Plaza Accord(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导致贸易顺差减少,经济通胀双双下行,为了提振内需对冲贸易战,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造成疯狂的地产泡沫。

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

在 1986-1987 年,疯狂压低利率,催生泡沫

在 1989-1990 年,疯狂货币紧缩,刺破泡沫


总结从贸易战到地产泡沫的全过程就是:为了对冲贸易战带来的出口疲软和顺差减少,日本政府贸然用降低利率放松货币的手段来启动内需,造成了比贸易战损失大 10 倍的惨重失败。讽刺地是,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初衷也未能得到解决,只能说:

美国贸易战没能解决逆差,但解决了日本。



日本政府真正的昏招不是日元升值,而是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为了对冲日元升值和出口放缓,日本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 GDP,刺激经济。结果广场协议之后几年里,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股市和地价疯狂上涨。注意,不是广场协议刺破了泡沫,而是广场协议之后的政府干预吹大了泡沫。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热钱流入,出口企业受到抑制,实体经济受到重挫后,1987 年日本为了缓解热钱流入,扩大内需,降息。放出的货币清一色的流入投机领域,炒房,炒股等等,那时候如果要有区块链肯定是最受欢迎啊。全社会集体投机热潮,造成了房市股市急升,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对企业已没有吸引力,企业拿到钱都去投机去了,所谓“产业空心化”。这样货币脱离实体,自身产生供求,慢慢形成泡沫。1987 年 10 月 19 日,“黑色星期一”的“纽约股灾”爆发,国际金融业为了转移风险,又进一步推高了日本股市和房价。日本政府发觉泡沫形成之后,开始加息,刺破泡沫,为时已晚,股价房价轰然坍塌,日本居民几十年的储蓄就这样损失殆尽。所谓失去的 30 年的成因就是如此简单。

日本不是毁于美国人的广场协议,而是毁于自己犯的错误。


战略藐视6. 全球分工不同是顺差来源

按照全球分工可将参与者划分为生产国、消费国和资源国,资源国出卖资源给生产国,生产国发挥劳动力的优势,组装、加工产品,将之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由于掌握先进技术和专利权等,赚取大部分增加值。资源国处于最低端,生产国处于中间位置,消费国处于顶端。


当前中国更多承担生产国角色,从日韩、东盟等大量进口再组装加工,所以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中包括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顺差,形成“顺差记在中国,利润落在欧美”的格局。巨额顺差并非中国造成,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苹果手机、通用汽车等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对此总结道:

“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


自 2009 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便大体呈现出逐步增加的态势。在经历了2016 年的短暂回落后,逆差于 2017 年进一步增大,并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 3752.3 亿美元。

中国是收入的顺差 美国是利润的顺差

其实美国过去 30 年执行的经济政策,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鼓励美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外包到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把创新、技术和品牌等等最有价值的部分留在美国。

对于这一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中国积极拥抱,结果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美国消费者享受到了低价产品和服务。中国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美国公司拿走了大部分利润。

但是在计算中美贸易平衡时,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却从来没被统计进去。

苹果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苹果公司在加州开发专利芯片和操作系统,由中国生产商把韩国生产的部件组装成成品,当韩国和中国从销售配件和组装成品中得到一些微利时,美国拿走了几乎全部的利润。苹果公司每年挣取利润达到 480 亿美元

如果说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收入的顺差,那么应该说事实上美国拥了世界上最大的利润的顺差。

7. 韬光养晦永不过时

20 世纪 90 年代开启的一段中美关系蜜月期,一个重要基础是双方有基本一致的认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

1999 年朱镕基访美,说中国的出口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是美国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克林顿在媒体和商界的压力下,敲定了两周之内重开谈判的计划,并这年年末,中美双方终于为入世达成了协议。

2008 年,时任王副总理访美,在国会上说,中国依然是贫困国家,过不起美国人出门汽车,进门空调的生活。

故事不一样,但是表达的都是中国希望向美国学习的追赶者姿态。

2018 年举行的中国高层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刚刚提出:世贸组织允许发展中国家对一些行业设置保护性关税,前世贸组织总干事 Pascal Lamy 就很不客气的反驳了回去: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中国产的钢铁、水泥、笔记本电脑销往全世界,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归入贫困国家之列。

中国制造业的飞速雄起。自从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举世瞩目,无论是军工、科技还是民用领域均未落后。同时,中国也具备了在全球进行规模性扩张和投资的资本与利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贯彻落实下,以华为、高铁们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中国在当前时间点,面临跟 1990 年日本几乎差不多的境遇:

1. 离人口减少还有15年

2. 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3. 崛起过程被美国阻拦

4. 贸易战牵一发动全身

从日本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战无法阻挡中国部分产业的崛起,因为这些产业的背后是一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教育体系和政策体系的结晶,没有几十年根本无法撼动。所以,本身贸易战并不能对中国优势产业造成致命影响(钢铁等行业不算)。

但是,贸易战本身会被证明杀伤力有限,但如何避免“以应对贸易战的名义急病乱投医”却很重要,远非某些媒体所说的“尔要战,便战”那样豪迈和轻松。中国要极力避免出现日本那样的自乱阵脚,比如下面这些昏招:

1)为对冲贸易顺差下滑,再次启动房地产:已经有经济学者提出这项建议,“地产夜壶论”再次重现江湖。为了应对贸易战而继续吹大泡沫,就是当年日本的最大昏招。

2)为应对外部压力,中断计划中的去杠杆:中国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计划按部就班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果被贸易战所打乱,市场再次出现水漫金山的情形,将为未来埋下无数地雷。

3)为拉动和提振内需,再次鼓励居民加杠杆:中国居民杠杆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养老和医疗的压力,再次提升空间有限。如果为了拉动内需强行鼓励加杠杆,将会导致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

4)为应对贸易战要求,减少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扶持: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是需要再出现3~5个类似通信设备、高铁轨交的高附加值产业,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寄予厚望,集中天量资金扶持,绝对不能因为外部压力而中止。

永不过时的韬光养晦

老一辈革命家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但在“韬光养晦”这个问题上一点儿都不含糊。在退休之前,他提出的28字方针,字字珠玑:“冷静观察,稳住脚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

有人会疑问:我们现在全球第二强了,为何还要韬光养晦呢?其实韬光养晦的情况有两点:一是实力弱小,二是身有硬伤。我们已经早过了实力弱小的阶段,但我们现在是有硬伤的,那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属于内忧,修昔底德陷阱属于外患,但这两个陷阱都跟美帝有关。一步踏错,都可能万劫不复。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经济体,达到中等收入之后,再向高收入迈进的时候,会出现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进而诱发经济和政治动荡。

一旦掉入陷阱会有如下症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掉进陷阱的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俄罗斯、南非等,而且陷进去以后就无法自拔。

就算你小心翼翼,也会有人冷不丁把你推进去。而且中国更危险,因为有人巴不得中国掉井里,说不定谁暗地里推你一把。

2008 年,中国人均 GDP 达到 4000 美元,那时候中等收入陷阱的的定义是4000~6000 美元,我们当然是小心翼翼了。

好不容易到了 2012 年,人均 GDP 总算到了 6000 美元,我们原本可以长出一口气,终于跳过了陷阱,结果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变了,变成了 6000~8000 美元了。

我有一句 MMP 不知当讲不当讲!改就改吧,小心驶得万年船,继续努力就是了。

好不容易,2016 年我们的人均GDP终于达到了 8000 美元,刚要长出一口气,结果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又变成了 8000~12500 美元!我有一句 MMP 一定要讲了!


8. 2025 赶超美国

更深层次看,美国试图重演 1980 年代美日贸易战以遏制中国复兴。2017 年中国 GDP 达 12 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 63%,并且中国经济增长率 6.9%、远高于美国的 2.3%。如果按照 6% 左右的GDP增速再增长十年左右,即大约在 2027 年前后,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重回世界之巅。面对中国复兴,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在位霸权国家压制新兴大国。


2017 年 8.35 万亿人民币的增量创造了中国建国以来的增量新高。按照 2017 年人民币兑换美元大约 6.75 的平均汇率,这是 1.24 万亿美元的 GDP 增量,在2017 年可以排在世界第 14 位,第 13 位的澳大利亚是 1.259 万亿美元,第 12 位的俄罗斯是 1.29 万亿美元。我们一年增长了一个俄罗斯或者澳大利亚

更进一步,我们一年增长的量是印度,英国,法国的一半,是德国的三分之一,是日本的四分之一


2018 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会达到美国 70% 左右,人均将会突破一万美元

按照IMF的数据

1996 年,我国经济总量占美国比例为 10.71%,第一次突破 10%

2006 年,我国经济总量占美国比例为 20.02%,第一次突破 20%

2008 年,我国经济总量占美国比例猛增为 31.28%,第一次突破 30%

2010 年,我国经济总量占美国比例达到 40.54%,第一次突破 40%

2012 年,我国经济总量占美国比例达到 53.05%,第一次突破 50%

2014 年,我国经济总量占美国的 60.45%,第一次突破了 60%

2016 年,由于人民币较大幅度贬值的影响,我国经济总量占美国比例反而下降到了 60.31%

2017 年, 12.254 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 63.2%,提高了 2.9 个百分点。


我们还需要多长时间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在 2014 年已经超过美国了。

从 2012 年-2017 年,中国人民币名义经济增速平均为 9.15%,这里没有计算2010 和 2011 是因为中国这两年的名义增速太高了。从 2010 年-2017 年,美国 GDP 名义增速平均值为3.77%

2017 年人民币和美元平均汇率是 6.75,我们假设未来十年这个汇率不变,然后中美分别按照 9.15% 和 3.77% 的名义增速继续增长,那么中国将在 2027 年超过美国。

2018 年我们还要搞第四次经济普查,还要继续推进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落地,我们预计会给我们带来 3% 的增幅。这样的话,我们超过美国的时间会提前一年,2026 年超过美国。

2017 年 6.75 的汇率可是最低点,我们假设未来汇率为 6.5,那么我们就在 2025年超过美国。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到 6,那么中国 GDP 2024 年就可以超过美国了。

大概 2025 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可能快一点,可能慢一点。乐观点可以到 2023 年,悲观点可以到 2027 年


战术重视9. 三回合


第一回合:美方出牌,3 月  8 日宣布根据 202 调查,从 3 月 23 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 25%、10% 的关税;我方出牌,3 月 23 日中国宣布拟对自美进口水果、猪肉等价值 30 亿美元产品分别加征 15%、25% 的关税,4月2日开始执行。

第二回合:美方出牌,3月23日根据301调查表示将在15天内公布对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建议清单,4月4日凌晨美国公布针对中国高端制造征税的建议清单后。我方出牌,中国于当天下午公布同等规模同等力度对美加征关税清单。清单打击精准,抛出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的“重磅武器”,农产品涉及的美国中西部州是特朗普上次大选的主要支持票仓。前两个回合中,中国均做出及时、坚决、有效的反击,尤其第二回合更及时,打击更精准和具杀伤力。

第三回合:美方出牌,4月6日凌晨,第二回合仅两天后特朗普再出手,“考虑”额外对1000亿美元对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反映前两次中方的坚决应对击中美方痛点,特朗普急于试探中方底牌;同时说明美国后手牌依然较多。当日晚8点,我方出牌,商务部召开中美贸易吹风会,态度强硬,提出“不排除任何选项”、“已拟定十分具体的反制措施”、“毫不犹豫”、“底线思维”,但用词从第二回合的“同等力度、同等规模”转为“大力度”。中方2017年从美进口商品规模约1530亿美元,预计“大力度”为组合拳:选择部分进口商品以及对美服务贸易(美对华旅游出口307亿美元)加征关税。

美方还有的牌:美方对华货物贸易逆差3752亿美元,增加围绕《中国制造2025》扩大对中国贸易战范围;升级至服务贸易,限制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赴美;升级至投资,严格审查中国企业赴美直接投资;进一步收紧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和知识产权转移;联合盟友包围遏制中国,扩大至金融战、汇率战、经济战、资源战等。

我方还有的牌:还有增加对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空间,精准还击美国农产品、汽车、飞机等,以打促和;稀土是杀手锏;扩大至服务贸易,美对华旅游(含教育)出口307亿美元;14亿人口的全球最大统一市场是最大的一张牌;联合欧盟、亚洲、非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大“一带一路”;汇率贬值;抛售美债;限制美国企业投资;制定新的立国战略等。

10. 农业国PK工业国?

怎么画风不一样啊,美国人制裁我国的都是高科技产业,中国制裁美国的都是些农产品?!

这什么情况,有没有搞错?怎么看上去我国更像是工业国,而天下第一强国怎么像个农业国?

其实,水果、坚果、花旗参、葡萄酒固然都是好东西,但并不是美国对华出口的大宗。美国人向我国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还是很高的:


别小看大豆,2017 年,我国一共进口了 9000 多万吨大豆,其中美国占了 3000多万吨。这些大豆大多是用来榨油的。

我国进口最多的还是人家的大飞机。由于这些年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客机的需求量大增,美国波音公司就成了大赢家。截至 3 月 24 日,波音在华订单数已达约 1720 架,其中还未交付的订单数达约 331 架。我国运营的一半商用客机来自波音。去年,波音在中国销售额接近 120 亿美元

2017 年 1-6 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 1085 亿美元,是中国进口第一大商品,占全国进口重点商品进口额的 22%,其中,高通、英特尔、三星、英伟达等公司是大赢家。

可以说,美国在高科技产业对我国还是有着碾压式的优势的!

千万不要因为我国制裁人家的是农产品而自豪,相反,我们不能制裁人家的大飞机、芯片、医用设备、测量控制仪、药物制剂等产业,是因为我们目前还造不出来,或者说,即使造出来了,也没有人家的产品好,竞争不过人家。

11. WTO 规则之争

中国是否遵守 WTO 规则是无稽之谈,第一个回答就是如果单纯逐个条款来看,全球都没有严格遵守 WTO 规则的国家,也就是说在 WTO 规则下,中国哪怕有不遵守 WTO 规则的地方,但是绝对也没有美国不遵守的多,这个其实是最可笑的地方,WTO 是美国主导制定的规则,但是美国、日本都有非常大比例的不遵守规则的案例,随便上网搜搜比比皆是。

如果中国真的大面积不执行 WTO 规则和承诺,完全可以在 WTO 规则之内解决问题,而美国却完全不在这个框架下解决,反而跳出 WTO 规则采取国内法 301 调查来打贸易战,这个本身就是违反了 WTO 规则。1994 年美国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时,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行政行动声明,承诺不能通过 301 调查来单边认定其他国家是否违反世贸规则;1998 年,欧盟将美国的 301 调查措施诉诸世贸组织,美国又作出国际承诺,严格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的程序处理相关贸易纠纷。

如果中国明显违背 WTO 规则,损害了其他国家利益的话,为什么十几年来各个国家还是坚持跟中国进行了十几年的商业贸易往来,我又不是拿着枪指着你要比你跟我进行贸易往来合作的,说明中国过去十几年的所作所为一定是符合大多数国家的现实利益的,互惠互利的行为,只有互惠互利的基础,大家才能相安无事商业贸易十几年,如果有人在这中间遭受损失,早就不合作了

美国这种无赖国家,说退出 tpp 就退出,说退出巴黎协定就退出,说退出教科文组织就退出,撕反导条约,撕京都协议,人家撕了又撕,这次准备撕北美nafta,奥黑刚签的巴黎协定也要撕,一中承诺继续撕,西方的契约精神去哪里了呢?干过的流氓事情难不成比中国少了?!我靠,跟这种流氓讲信誉,那不是找死么?!

12. 301 调查



从历史上看,美国曾 5 次对华发起 301 调查,最终双方都达成妥协,并未演化成全面贸易战。301 条款更多是美国获取谈判优势的手段:


13. 适当反击

有五千年斗争经验的我们深谙此道,所以我们的策略是:穷则平等协商,达则奉陪到底。

2018 年崔大使底气十足地说奉陪到底,而 22 年前,同样的他就同样的问题却不是这么说的。

14. 技术升级

《国家地理》介绍荷兰农业时以番茄种植业作为主要案例,这个案例格外好,因为 tmd 我国是作为反面典型出现的。


中国番茄产量世界第一,因为我们用了 10 万公顷——世界第一的耕种面积来种番茄,每公顷产出 58 吨,荷兰的番茄产量并不算高,因为他们只用了 1780 公顷来种番茄,可是每公顷产出 557 吨……,是中国的近10倍,世界第一

除了用地,荷兰每生产一磅番茄,仅用水 1.1 加仑(≈9.2升水/公斤番茄),而中国嘛……生产一磅番茄用水 34 加仑(≈283.7升水/公斤番茄)


而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技术细节不讲了,来看几张照片

人家的温室集群是这样的:




2016 年

中国每生产一吨小麦,成本是 375 美元

美国每生产一吨小麦,成本是 224 美元

中国每生产一吨玉米,成本是 334 美元

美国每生产一吨玉米,成本是 142 美元

中美的生产成本差在哪里呢,我们把成本拆开来看:


如你所见,生产资料和地租很相近,主要差在劳动力成本上

生产一吨小麦,中国所需的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 10 倍

生产一吨玉米,中国所需的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 20 倍

世界三大小麦主产国是中印美,世界三大玉米主产国是美中巴,我们上面还是和美国比劳动力成本,若是跟印度、巴西比,悬殊更甚

中国农民,用工成本不应该很低吗?


的确,中国农民的年收入,大约是美国农民的 1/10,但最终每吨粮食的人力成本差出数量级,说明一件事: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人均产出与美国相差几十倍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是三个字:机械化

谈到机械化,就会有人提到地形:中国的耕地面积比美国少,耕地地形比美国复杂,所以农业机械难以推广


这个天然缺陷我们承认,然而,地形绝非主要原因,对比河北、河南、山东与黑龙江就能发现同样是平原较多的省份,前三省的每亩用工数量远高于黑龙江


因为黑龙江是中国大规模机械化农场占有耕地比例最高的省份,而河北、河南、山东则是中国农业人口最多的一些省份

现代农业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太多的农业人口反而会使地权分散,人均两三亩地,难以推广大规模机械化或是其他现代农业生产


所以说,如何发展中国农业呢?答曰:城镇化,将大量农村劳动力城市化,将大量的农民变成工人,之后才能谈如何铺开机械

能与时俱进的,才是真正的种菜民族

参考文章

贸易战里的套路和陷阱 饭统戴老板

管仲用“贸易战”玩转春秋    时拾史事

中美贸易战背后,反思为什么小麦玉米也要进口 | 小巴侃经济

88年前,美国发动了一场著名的贸易战……     馒头大师

中美还有哪些牌可以打?    泽平宏观


更多请关注公众号:史晨星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史晨星

    独立评论人&投资人,公众号史晨星...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