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硬件厂商蜂拥可穿戴设备,将扮演过渡性角色

人工智能大健康 2018-06-23 23:49 发文


硬件厂商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很久了,不过真正大规模的发力是在2013年。随着LG、三星等发展可穿戴设备的脚步加快,现实硬件厂商已经将可穿戴设备视为下一个主力增长点。但是,可穿戴设备这类硬件与手机和电视这类以娱乐为主的设备不同,其天然的医疗属性决定了硬件厂商在这一市场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首先,硬件厂商推出的产品将更多的是扮演过渡性的角色。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产品推陈出新较快,如果不具有某类特殊的医学属性,产品的时尚和娱乐属性较强,消费者很快就会厌倦,产品的生命周期就短,即使取得一时的成功,很快就会走下坡路,比如,NIKE的Fuelband就是很好的例子,2014年第一季度销售下滑非常快。
因此,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硬件厂商开发出既炫又酷的产品,但都将是过眼云烟,一划而过。如果不能满足某类人群的刚需,大部分设备终将被淘汰。
其次,硬件厂商可能会开发出某类产品长盛不衰。一些基本的数据采集通过一款产品即可完成,大部分以服务某一类疾病为主的设备和App将不再重复开发相关的产品,而是只使用市场上已有的成熟产品。比如目前Fitbit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某款集大成的产品最终将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其他产品则会慢慢退出市场。最后,可穿戴设备退出市场有三种路径。第一,缓慢自然退出,类似NIKE的Fuelband。在产品已经不再吸引人,市场份额呈现急剧下降的态势后,公司将彻底放弃这一产品,产品的使用者由于得不到后续的服务将逐渐抛弃这类产品。第二,与其他服务商合作,将自己的相关产品部门出售给对方或者实施战略联盟。第三,进行反向收购。对市场上与自己产品最匹配的服务商进行收购,以完成产品到服务的转变,最终使得用户群能黏在自己的产品上。
总之,未来可穿戴市场将呈现群雄逐鹿的态势,但在数年的激烈角逐后,只有能真正抓住用户需求痛点的才能笑到最后。硬件厂商由于其天然的娱乐属性,对于如何把握这一市场、如何做好服务将显得力不从心,最终绝大部分将退出这一市场。

可穿戴设备两条路:时尚化或专业化
未来可穿戴设备有一部分会继续大众化路线,价格战不可避免。而另一部分则更加注重专业性,市场更有针对性,和医学,特别是临床的结合更加紧密。
在大众消费市场,健康基础指标跟踪类可穿戴设备的时尚元素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和时尚公司或设计师合作,在外观和佩戴舒适度上做文章。而走这条道路不可避免的是:价格战。
Fitbit新近的彩色手环系列增加了更多吸引女性用户的时尚因素,同时,公司和奢华时尚生活品牌Tony Burch合作,后者专门为Fitbit Flex产品设计配件,如垂饰和挂件等。英特尔也表示会和美国设计师协会以及高档百货纽约Barney公司合作,计划下半年推出智能手镯。

还有一家初创企业因为结合了时尚和移动科技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家叫Cuff的公司专门针对都市职业女性设计了一款安全警报可穿戴设备。不同于一般运动型可穿戴设备简约的外表,这款产品时尚亮眼,有珠宝点缀,项链和钥匙链的形式专门为时尚女性设计。在用户遇到危险或需要紧急帮助的时候,轻按Cuff就可以及时联系到家人、朋友,并为用户所在地点定位。Cuff的商业定位是与时尚饰品生产商合作,输出这项移动危险警示技术,把传统装饰品转化成安全警报可穿戴设备。
总结下来,往时尚路线走的可穿戴设备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生产商大都有技术背景,虽然很多可穿戴设备属于健康跟踪类,但设计方的医疗背景比较弱,大部分是电子公司,产品也没有专业的医学功能,差异化不大。
第二,这些产品针对的人群是健康、时尚人群,和电子设备的客户群类似,这些人的特点是容易被新而炫酷的产品吸引,对产品的医学准确性和专业性要求很低,赶时髦心理很重。
这类产品未来的竞争点有三个方面:价格、时尚外观以及穿戴的舒适度。这些电子设备公司的定位是让用户愿意长时间佩戴这些可穿戴设备,并把这些产品当做装饰。电子产品时尚化的趋势在苹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由于可穿戴设备在功能上差异化很小,追求时尚外观、和大牌时尚公司合作打造粉丝销售不可避免地成为未来运动监测类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之路,而走向这条路之后,推新产品的速度必须加快,而价格战也无法避免。归根结底,用户购买的并不是可以真正有助于健康的产品,而是概念和品牌。
这个市场会逐渐和专业的医学类可穿戴设备更加清晰地区分开来。有医学效果的可穿戴产品的发展会有三个不同点。首先是设计的精确度上要求更高,因为使用者很多是患者或者有健康风险的人,产品的结果和数据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诊,甚至是医生的决定。第二是此类产品完全区分于普通的大众电子产品,在监管审批上会更加严格,对精确度和安全性都会有特殊的审批流程。最后则是这类产品的渠道会和走时尚路线的大众产品完全不同,专业服务渠道会是主要的销售途径,包括医生推荐、作为医院临床决策的辅助手段等。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人工智能大健康

    时时发布最新人工智能及智能医疗方...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