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为了成为一具合格的“数字化尸体”,这个老太太准备了15年

雷科技 2021-10-18 16:16 发文

这年头,没点互联网精神,上网冲浪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了。


热点热梗更新速度之快,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在朋友圈子里丧失话语权。


为了给大伙哔哔新鲜事儿,小雷每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


今天小雷要聊的是「数字化」,「数字遗产」这玩意儿,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听说过?




数字遗产听起来玄乎,其实说白了,就是个人去世时留下的网络权益和财产。


比如社交账号和里面上传的图片视频文件;游戏账号和氪金得到的皮肤道具等等。


随着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在数字遗产还包括基金、股票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资产。


一旦人没了,这些虚拟的东西要怎么合理继承分配,现在还是个不小的难题。




不过嚯,跟小雷下面要说的这件事相比,数字遗产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更早之前,人就已经被「数字化」了,是的,就是和咱们一样的人。


辣么人要怎么数字化呢?把身高体重这些数据存到电脑吗?No,No,No!


先跟大伙说一下做法:人死后先将尸体马上冷冻,然后再切割成头发丝一样厚的薄片,「碎尸万段」了可以说是。




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又是冰冻又是切片搁这拍恐怖电影呢,折腾这些有啥意义啊?


这事儿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的一个计划说起。


学医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很多高级的医疗器械、精湛的手术技术,都是通过解剖人体不断改进和完善的。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人体解剖,现代医学事业的水平还得倒退好几十年。




辣么问题就来了,学医的人很多,然鹅可供解剖研究的尸体却是少之又少。


面对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美国1986年提出了一项「可视人体计划」(The Visible Human Project)。


计划内容是这样的,先把人体切成薄片,再把这些切片拍成照片录入电脑组成数据库,以供医学人员研究。


这么操作下来,原本的尸体就成了可以随意分割组合,随意查看恢复任何器官的数字化可视人体。




而且嚯,为了保证尸体切片的新鲜程度,需要在人死后4小时内,立马进行冷冻处理,


冰冻完还得用刀具一刀刀切割,听着就怪渗人的,这也导致那时候没人愿意贡献自己的遗体。


无人自愿,计划停滞不前,辣么就只能来些硬手段了。


时间来到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这一年诞生了。


尸体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罪犯,执行死刑后,他被切成了2000个切片。




一年后,第二个数字化可视人体诞生,尸体则来源于一名死于心脏病的59岁女性。


说实话哈,这俩人都不是完全自愿的,毕竟死人没法开口说话决定身后事。


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向全球超过4000所机构提供了医学研究服务,也算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了。


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学生,通过数字化可视人体,就可以学到人体解剖的相关知识。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一个人不仅自愿报名可视人体计划,甚至还积极参与到计划中来。


她的名字叫做苏珊·波特(Susan Potter),是一名二战幸存的德国裔美国老奶奶。



按理说,经过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本应该更爱惜自己身体才对。苏珊为什么要选择死后任人切割自己的遗体呢?


事情是这样的。


2000年,72岁的苏珊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可视人体计划」的文章。


当时她以为自己还剩下一年时间,于是马上联系了当时负责该计划的维克·斯皮策(Vic Spitzer)博士,表示想捐献自己的遗体。



这可是「可视人体计划」实施以来,第一个自愿报名的人,本来是挺好的一件事儿。


但在对苏珊深入了解后,斯皮策博士却觉得不行,因为她的遗体医学价值并不大。


原因很简单,这个计划需要的是健康的人体,然鹅苏珊的身体早就已经「变形」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苏珊切除了双乳房,还得过黑色素瘤,脊柱,糖尿病,髋关节和溃疡等方面的疾病。


这样一具身体切成片,解剖研究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不过嚯,博士最后还是同意了苏珊的要求。


因为医学研究价值很重要,但是尊重一个愿意为医学做贡献的灵魂,同样也很重要。


而且在参与计划的这段时间,和医务人员的相处也在疗愈苏珊孤单的心。



苏珊的一生可以说坎坷不断,幼年时被父母丢弃,祖父母相继去世成为孤儿。


后来又经历了二战炮火连天的恐惧,成年后遇到了丈夫养育了两个女儿。


也许是童年留下了阴影,苏珊和两个女儿的关系并不好,女儿甚至都不去参加她的追悼会。


到了2000年丈夫去世后,苏珊又只有自己一个人,她再一次感受到了小时候那份孤独。



但跟那些遭遇不幸黑化报复社会的人不一样,苏珊选择了另一条善良、充满勇气的路。


参加计划后,苏珊开始和医院的研究人员生活在一块,一起吃饭、聊天。


大家除了在意苏珊的身体状况,还开始了解她的个性。


比如苏珊有一只很喜欢的泰迪熊玩偶,她最喜爱的歌剧是《浮士德》等等。


小雷估摸着,这些资料她的父母女儿应该都不知道叭。



原本苏珊以后自己只能再活一年,或许是在医院里过得很快乐,没想到她又多活了15年!


直到2015年,87岁的苏珊因肺炎才去世,临走时她身上还随身携带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如果我死了,请立即联系维克多·斯皮策医生,回收遗体只有四小时窗口期。」


其实斯皮策博士一早曾说过,如果苏珊不想继续计划了,随时都可以放弃。


然鹅直到最后,苏珊都从没改变过自己当初的决定。



苏珊虽然已经走了,但是她永远都在。


人总有一死,无论是入土为安还是献身科学,小雷觉得这个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但面对这些勇于献身的人,小雷觉得他们值得我们一份尊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啊。

    来源:雷科技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雷科技

      专注AI硬科技,关注与科技有关的...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